美人擅长卷起珠帘,半掩半透地表露心事。家居装置艺术家傅一清的心事又是什么?
继《无定形.家》、《物种起源?》两次展览之后,傅一清又推出了《流水玄关》,这次以帘子作为家居装置的主题。
每个家庭当然都少不了帘子,但现代艺术关于帘子的思考仍是“却下水晶帘、玲珑望秋月”、“美人卷珠帘,深坐颦蛾眉”吗?
傅一清以四件作品来回答。第一是《唔姣個个面皮巢》。什么意思呀?原来这是句广东俚语:” 十个女人九个姣,唔姣個个面皮巢。“说十个女人九个骚,除非已成老太婆,否则女人爱美是发乎骨髓的。因此这件作品表达的应该是欲望,它类似胸衣,丝网密织,针缕中隐约浮现着这句俚语。
2 |
|
«唔姣個个面皮巢»
家庭事实上即是男女情欲发用及结合而成的,可是情欲在此间又不尽裸现,不可横行,
仿佛胸衣,如遮似掩,若拒还勾,起着帘子般的作用。
由此生出的,却是复杂的伦理世界,夫妇、父子、尊卑长幼、孝友悌慈,因此第二件作品是《孝贤》。形似圆明园大水法十二生肖中的狗头,高踞孝贤柱上。头顶平天冠,前面则是一排类以狗骨头串成的冕旒。这冕旒本来就是人文世界最高等级的珠帘,象征权力。
2 |
|
«孝贤»
可是这权利又处处存在着荒诞的黑色趣味,令人无可奈何。因为人人都有机会戴上冠冕,但逼在眼前的是一大家子要吃饭的压力;立身的基石,则是孝贤的伦理要求。故虽俨然帝王,毕竟只能如狗一般,苟全性命于潦草仓皇之间。
幸而生命固然卑微,仍然充满念想、仍旧饱含愿力。第三件作品《神神叨叨》,以红丝袋盛满荞麦,写上道教的符箓。上清灵宝大法,永镇一切邪魔,而内中蓄藏的种子,则生机勃勃地等待发芽。一袋一袋,布满楼梯间,让人一上楼就在愿力中穿行,体验脚步和悬在头顶上的愿望之间的距离。
1 |
|
«神神叨叨»
愿力开拓着家庭的未来,但仅有这个还不够,家,还需有内在的凝聚力,彼此思慕,切念关怀。所以第四件作品是《良宵引》。
深宵清寂,或对月,或焚香,或默坐,或入宿,牵引人的,终究是这种亲密感。有情爱,有天伦,有愿盼,有期待。古人曾用琴音来表达这种心情,傅一清则认为这情思多是内在的、深沉的、含蓄,却可于无声处听惊雷的。因此她用“无弦琴”的概念,无声地演绎琴曲《良宵引》。在时间中移动,仿若帘幕舒启,而琴曲的节奏也就洋洋乎盈溢于耳畔了。
这是当代艺术对家的表达,含情凝睇,妙处不落言答。
1 |
|
《良宵引》
事实上,当代艺术最欠缺的就是对家的思考。充斥于当代艺术中的,乃是离家、失乡、愤世、嫉俗的气息,而罕能直面我们生命最主要的居所。近年家居装置艺术异军突起,以观念重置家居场域,虽有许多新的突破,但大抵仍属于对家居空间的妆点、改造与变异,未能如傅一清这般直探家庭的本质与意义,因此这当是最难能可贵的亮点。
而在表现上,她大胆融入了许多本土元素,更令人激赏。当代艺术模拟仿效西方,已成业内常态,许多人甚至以此为荣。但艺术不能与本土文化结合,终为无源之水。傅一清的“帘子”,既有方言俚语,又有道教符箓,还有圆明园狗头、帝王冕旒,参差错落而用之,转化于不经意之中,发当代艺术家所未发,将来势必会创造出新的风潮。